當前位置:美味站>各地美食>飲食常識>

包糉子配料有哪些|關於糉子的奇聞趣事

飲食常識 閱讀(2.95W)

糉子,又叫糉籺 、角黍、筒糉。用糉葉包裹糯米及配料蒸制而成,。糉子最早出現時在春秋時期,初期是用以祭拜祖輩和仙人。到了晉代,糉子改爲端午慶食物。亦傳唱甚遠。日本、越南以及炎黃子孫聚居的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緬甸等地也有吃糉子的風土人情。這個節日,一直以來被尊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

包糉子配料有哪些?關於糉子的奇聞趣事

一、包糉子配料

糉子是中華子孫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節日食品。各別的地方包糉子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樣的。包糉子配料有哪些?包糉子配料根據地域各異,利用的配料也不完全相同,但基本上離不開糉葉、江米、瘦肉、蛋黃、蜜餞、豆沙糉子等配料的。

二、糉子聞趣事

最大的糉子。最大的糉子出席只能在廣西,是用芭蕉葉墊在一個大的方形籠格內放50公斤淘淨並拌有醬油的糯米,再拌入一隻去皮骨小方塊豬腿肉,再覆蓋層芭蕉葉,隔水蒸熟製作而成的。當地人把這種糉子叫“口糉粑。另外在香港曾經出現過重達36公斤的糉子。在臺灣彰化縣曾打造過重達350公斤的糉子。廣東最大的糉子煮熟後1只糉子端到桌上,四個年青人沒有辦法下口去吃等等。

包糉子配料有哪些?關於糉子的奇聞趣事 第2張

體積矮小的糉子。最小的糉子出現在上海。它長約寸許,形裝像枕頭,是以火腿爲餡的,小巧玲瓏。在上海組成部分酒家飲食店中,席面點飢供應“細巧糉”,小得像指尖維妙維肖,白線纏綠葉,能屈能伸樸素無華,真象一件工藝品,讓人愛好,不捨剝而吃之。

包糉子配料有哪些?關於糉子的奇聞趣事 第3張

糉的歷史悠久,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,人們爲了防止鮮魚破壞屈原的屍體,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不讓魚咬屈原的屍首,還有的則說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。糉子中國人民端午節必備的、也是少不了的食物,除了紀念屈原的傳統外,在江蘇等地,也是爲了紀念伍子胥的節日。